泰国华人最多的地方在哪里?泰国华人和泰国主体民族泰族地位相同,东南亚华人数量最多,但都作为该国的少数民族存在,在政治、社会上游离于主体民族(主流社会)之外。泰国却是一个“另类”,泰国华人地位高,泰国立宪以来29位总理中24人是华人血统,泰国华人和泰国主体民族泰族没有区别。泰国华人已经融入泰国主流社会,在和泰国主体民族泰族世世代代的通婚下,泰国华人早已经“同化”为泰族人,说泰语、取泰姓成为普遍特征。泰国华人应该说是最幸福的,相比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的华人,泰国华人和泰国主体民族泰族地位相同甚至更高。

  泰国华人最多的地方首先是曼谷‌,作为首都和经济中心,曼谷是泰国华人最集中的城市。唐人街是核心聚集区,保留着中文招牌、中文报纸和传统节庆习俗(如春节贴春联、舞龙舞狮)。‌‌曼谷华人占比约14%,且控制着泰国60%的金融和大机构,经济影响力显著。‌‌除此之外,清迈‌、合艾‌、美斯乐,因历史移民潮形成独特的“中国村”文化,保留中文教育、传统节日和中文交流环境,是泰国华人文化的重要保留地。

  印尼华人数量约1500万,是中国之外全世界上华人最多的国家。但是,印尼华人地位很低,被排除在印尼主流社会之外。而且,印尼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排华事件。泰国旅游网了解到,印尼华人的身份证上必须打上特殊的族裔标记,并且不能参加任何政党活动,甚至在公务员录用时也要优先原住民。

  泰国华人数量约有900万,同化程度高,与泰族通婚普遍,深深融入泰国社会各个阶层,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泰国华人虽保留诸多华人文化,但更认同泰国文化。中泰历史悠久且友好,泰国华裔与中国有着天然血缘纽带,天生亲近。

  泰国华人地位显赫,对泰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泰国富豪榜前列多为华裔,首富则为正大集团的谢国民家族所占据。泰国立宪以来,29位总理中仅5位非华人血统,彰显华人在泰国的重要地位。

  马来西亚华人数量约700万,占总人口的23%。多源自明清及民国时期,主要来自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明朝时汉人赴东南亚贸易,明末抗清失败后,更多汉人选择迁徙至此。

  马来西亚华人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大马华人”在马来西亚仍被视为“二等公民”,历史上也发生过排华事件。马来西亚尽管允许华人政党的存在,政府部门的重要岗位也会任用华人官员,但是这也是建立在不能影响马来人特权的基础之上的。

  泰国华人为什么这么幸福?

  泰国的主体民族是泰族,但是泰族并不是当地土著,他们从中国西南山区移居到东南亚的湄南河下游平原,逐渐挤占了土著民族后,成为了湄南河沿岸的强势民族。泰族到湄南河沿岸定居后,实力逐渐超越了当地的土著,在公元13世纪左右建立了数个以泰人为主的政权,如兰纳、素可泰等。

  泰族社会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被分为国王、亲王、贵人、平民以及仆人若干个等级。泰人占据了东南亚半岛最广阔、丰饶的中部平原,非常适合种植水稻,不仅够本国食用,还能出口外国。泰国旅游网认为,对于国王来说,只要控制了土地也就掌握了财富密码,所以萨迪那制度在14世纪应运而生。

  萨迪纳制度中,国王不给官员发工资,而是按官位等级赐予不同数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平民和农奴。也就是说土地产出多少,官员就能收入多少。国王为了避免官员们据地自立,还留了一个后手——只赐予官员土地的使用权,而不给土地的所属权。也就是说,官员想奔小康,只能靠手底下的平民和农奴老老实实地多开荒种地,别想靠着买卖土地、搞房地产发大财。

  古代农耕社会想要多打粮食只能靠人力去开荒,然而,泰国本就人烟稀少,再加上阿瑜陀耶王朝为了扩大地盘,连年征战,男丁更是不足。又不能指望封建领主们自己扛锄头下地,于是东南亚地区就吸引了第一批华人劳工。

  最早移民泰国的华人男子难耐异乡的孤寂,通常会选择与当地人通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的早期土生华人社会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华人与当地人通婚的结果。

  泰国华人与当地民族的通婚率是最高的,究其根源,就是因为泰国实行独特的萨迪纳制度。制度规定男子必须服兵役和每年6个月的徭役,导致本族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泰国女子便选择和不用服兵役的华人男子通婚,泰国女子可以继承家产的权利也让华人男子乐得与泰国女子结亲。不仅如此,萨迪纳制度发展起来的庇护制度,也让华人移民更愿意服从泰国国王的统治。

  华人移民到泰国后,为了能站稳脚跟,都会聚居在一起形成有组织机构的华人社会,这种组织的存在冲击了当地的统治阶级。为了让他们俯首称臣,泰国统治者便将自己无力开发的商业经济资源分配给华人移民头目。华商因为利益而相互联系,形成了更加难以控制的华商网络。泰国王室便设置华民政务司,给华商头目加官进爵,参与到泰国的统治中。那些得不到官职的普通华商就通过与官员结亲的方式,让自己的后代参与到泰国的政治生活中。

  泰国靠着农业贸易赚得盆满钵满,旁边的缅甸非常眼馋。1538年,缅甸开始攻打泰国,这一打就打了二百多年,最后在1767年灭掉了阿瑜陀耶王朝。泰国旅游网在阿瑜陀耶王朝被灭后,为王室效力的华裔官员郑信扯起复国大旗,最终驱逐了缅甸,统一了泰国,成为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血统的国王。

  郑信建立的吞武里王朝只维持了15年,就被泰人建立的曼谷王朝取代了,但是它对泰国华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国家灭亡时,泰国华人没有置身事外,而是以主人的身份驱逐侵略者,加深了华人对泰国的认同感,也让华人血统的官员得到泰人认可,这在其他东南亚国家是很难出现的。

  16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开始踏足东南亚,开始了近四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法国占据了东南亚东部地区,英国占据了中南半岛西部地区,夹在中间的泰国成为两国的缓冲地带。英法两国都对泰国势在必得,但是迫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双方都没办法完全殖民入侵泰国。

  英法之间的妥协和让步,让泰国免于被殖民统治,成为东南亚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统治的国家。

  泰国虽然免于被殖民统治,但也是夹缝中求生存,泰国国王拉玛五世为了进一步发展大米出口贸易,实行了改革措施,鼓励老百姓开荒种地,同时还减少租税。这些措施严重破坏了萨迪纳制度关于土地使用权和劳动力依附的规定,最终萨迪纳制度瓦解,依附民获得自由。就算这样,泰国本土的劳动力仍然不够用,对华人劳工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西方殖民者开发东南亚也需要大量的劳工,国力羸弱、民不聊生的清朝成了劳力的来源。

  几百万华人劳工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掠夺或贩卖到东南亚,华人移民进入东南亚出现第一次高峰。这一时期的华人移民大部分是男性,他们大多是为了去侨居国赚取钱财后衣锦还乡,以终天年。因此,一旦手中有钱,他们就会寄回祖籍地赡养亲人,华侨汇款甚至成了当时中国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泰国旅游网有数据统计,在1864年到1929年间,华侨汇款的总数高达31.5亿美元。按照美国官方给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当时的1美元,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30美元,足以弥补当时中国的外贸赤字。

  泰国华人劳工饱受辛苦和侵辱,他们只能抱团取暖,由此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华人组织,逐渐在东南亚站稳脚跟,出现了以华商为代表的精英阶层。作为海外华人,清政府本身已是西方殖民者欺凌的对象,无力向他们提供领事保护,他们只能转而向殖民宗主国寻求政治保护。殖民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对华商加以利用,一般给予华商较其他阶层更高的社会地位,让华商充当殖民者和当地土著人之间的中间商,允许华商发展中小规模的商业活动。

  华人去东南亚本就为了赚钱,尽管他们也会和当地的原住民通婚,却依然保留着中国人衣锦还乡、落叶归根的观念,所以对这些被殖民统治的国家并不真正的关心。而且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认同当地的国家,还是认同殖民宗主国,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华人融入当地社会。殖民统治者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华人对所在国的冷漠态度,最终导致很多东南亚的民族主义者把华人当作是与殖民者一样的剥削者,为后来东南亚各国独立后华人受排挤和打压的命运埋下了隐患。

  只有在非殖民统治的泰国,华人才完全以泰国的利益为重。毕竟,只有泰国国王的政权稳定,华商和统治阶层的联盟才能越来越牢固,企业家的利益才不会受损失,这也是泰国华人在身份认同上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华人最大的不同之处。

  20世纪初期,由于中国国内战争和自然灾害频现,华人移民进入东南亚出现第二次高潮。与第一次移民潮不同的是,这次的移民大潮中,大量的妇女和儿童逃难到东南亚各国。女性进入东南亚前,东南亚的华人要么是从中国出生然后进入东南亚的,要么就是华人和东南亚土著的后裔,几代通婚后,华人血统很快就被稀释了。

  女性华人移民东南亚后,华人的结婚率和出生率激增,这些移民的后代逐渐成为东南亚华人社会的主体部分,华人占东南亚人口的比例大幅上升,华人的经济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出来。二战后,东南亚各地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政治上的独立。新兴国家对经济独立的要求非常迫切,华人华侨在各国的经济优势地位,以及殖民统治时期华人地位高于土著的历史问题,让华人成为原住民排挤和打压的对象。

  印尼苏加诺大搞民粹主义,把金融和对外贸易全交给本地人经营,不仅禁止华人从事零售业,还把华人首富黄仲涵的资产全部没收了。泰国旅游网看到其他的国家也有样学样,单是1960年,就有13万华侨选择回国。经济上的打压挫伤了华人参与所在国政治的积极性,因而更加不认同所在国的文化和传统,保留了更强的华人意识。华人对政治的冷漠态度又加重了土著对华人政治效忠的怀疑,成为华人融入所在国的障碍。

  泰国作为东南亚唯一一个不是在二战后独立的国家,国内的排华反应是最轻的,而且泰国华人一直积极参与政治,早已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在20世纪初期,曼谷统治阶层就几乎找不到纯血统的泰人了。华人本身已深深认同了自己泰国人的身份,华人特性便越加不明显了。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